健康科普 /  Health Science Popularization

流感季 听医生讲


发布时间:

2019-01-16

  每年冬季,儿科都会迎来呼吸道疾病季节性高峰。自11月份起,我院门急诊量逐渐攀升,12月份迎来高峰,单日门诊量达1200人次。医院在往年经验基础上,及时启动了冬季门急诊高峰应对方案,实施门急诊动态调整,一线医务人员放弃休息、加班加点、连轴作战;后勤保障全力跟进,将加班餐送到一线工作者手边;行政部门轮流支援,每天都去门诊志愿导医,全体人员共同携手,“迎对”儿科就诊高峰。

  为帮助家长对流感有更全面的认识,减少就医周折,避免交叉感染,医院梳理了一线专家们的如下建议,希望家长们能合理就医,减少交叉感染、减轻就医压力,全家健健康康!

  孩子发烧了怎么办?

  发烧是一种症状,是孩子身体的免疫系统在与病菌做斗争。宝宝发烧应充分休息,应遵医嘱按时服药,掌握并使用正确的儿童降温方法:物理降温+药物降温相结合。体温超过38.5℃且持续物理降温无效时建议服用退烧药。这两种降温方法都是对症治疗,能提升孩子的舒适感,减轻炎症致热因子(炎症反应)引起的全身不适,避免发生高热惊厥。

  不管是哪种原因引发的感冒发烧,建议家长先观察孩子情况,再选择是否需要就医。

  出现以下情况可持续在家观察,做好护理:

  1.如果孩子体温高,但精神状态还不错,孩子面色如常或潮红,服药退烧后仍像平时一样玩耍,说明孩子病情不重,可以对症用药并密切观察,同时注意多喝水、清淡饮食、好好休息,做好居家护理。

  2.体温超过38.5℃且持续物理降温无效时建议服用退烧药。尤其是有高热惊厥史的孩子,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体温,防止体温快速上升引起惊厥。如果经过服用退烧药以及多喝水、充足休息等护理,孩子体温逐渐下降,可继续在家观察,继续做好护理。

  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:

  1.如果孩子表现异常,精神状态不好,嗜睡、烦躁交替,甚至出现神经系统症状,如抽搐等,则提示病重,应尽快就医。

  2.3个月以内的婴儿出现发热要及时就医。

  3.发烧高于39℃,或伴有其他症状(如呼吸频率过快、喘粗气或呼吸困难、嗜睡、异常烦躁、拒绝或不愿饮水超过6小时)时,应尽快就医。

  4.1岁以上儿童发烧同时伴有以下症状的应尽快到医院就诊:

  发烧伴有咽喉疼痛的症状,或拒绝吃固体食物,甚至拒绝喝水,可能是咽炎或扁桃体炎;

  发烧伴有耳朵疼、拽耳朵、突然惊醒的表现,可能是患了中耳炎;

  发烧伴有尿频、尿痛,可能是尿路感染;

  发烧伴呕吐、腹泻,可能是肠胃型感冒;

  发烧伴随剧烈咳嗽、呼吸急促等情况,怀疑支气管炎或肺炎;

  发烧时间超过3~5天或温度总降不下来,同时伴有其他异常表现,如易激惹、烦躁、不可抚慰,出现头疼、呕吐甚至抽搐等,可能是颅高压的表现。

  注意!!家长带流感患儿去医院就诊时,应同时做好流感患儿及自身的防护,如戴口罩,避免交叉感染;另外家长们应尽量减少陪住人数,在看护孩子的同时也要注意自身健康,减少患儿在病房交叉感染的几率。、

  儿童流感如何预防?

  1.保持室内空气流通(当然,雾霾严重时请勿开窗通风),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。

  2.咳嗽、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等,避免飞沫传播。经常彻底洗手,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,避免脏手接触口、眼、鼻。

  3.如出现流感、水痘、感染性腹泻、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症状请及时就医,并减少接触他人,尽量居家休息。充足休息,避免过度疲劳也能提高免疫力。

  4.均衡饮食、适量运动(天气和身体允许的情况下),不要进食未熟或生冷食物(如冷饮、海鲜、沙拉类),不吃变质、不洁、生腌食物。

  5.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预防某些传染病的发生,或降低感染的几率、减轻感染后症状。

  在家如何护理流感宝宝?

  1.别捂着。婴幼儿体表面积大,经皮肤散热是婴幼儿降温的一个重要途径。在体温上升阶段,畏寒、寒战是高热的伴随症状,预示着体温还会上升,此时依然不能给孩子捂得太多,如果觉得冷,可以多给孩子喝温热水,多出汗、多小便也能达到降温作用。

  2.温水擦浴。将孩子过厚的衣服脱去后,用温水反复擦拭脖子、腋窝、腹股沟、腘窝,这些是大血管流经的地方,让降温后的血液流经全身,达到降温作用。不过需要注意,孩子前胸、后背不要擦拭。此外,也可以用比发热体温低一~二度的水给孩子泡温水浴。

  3.居家消毒。所有家庭成员与流感患儿密切接触时要注意个人卫生,并做好个人防护,近距离接触流感患儿时,应戴口罩;直接接触患儿后,或处理患儿使用过的物品、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,应当使用清洁剂洗手或者使用消毒剂消毒双手。

  在此提醒宝爸宝妈,流感患儿应根据医生建议在家休息,暂时不要上学;体温恢复正常、其他流感样症状消失48小时后,方可复课。(院办)

Baidu
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