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科普 /  Health Science Popularization

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(2017年第1版)


发布时间:

2017-03-11

  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由甲型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其中重症肺炎病例常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(ARDS)、脓毒性休克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(MODS),甚至导致死亡。早发现、早报告、早诊断、早治疗,加强重症病例救治,中西医并重,是有效防控、提高治愈率、降低病死率的关键。

  一、传染源 为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。目前,大部分为散发病例,有数起家庭聚集性发病,尚无持续人际间传播的证据,应警惕医院感染的发生。

  二、传播途径 呼吸道传播或密切接触感染禽类的分泌物或排泄物而获得感染,或通过接触病毒污染的环境感染。

  三、高危人群 在发病前10天内接触过禽类或者到过活禽市场者,特别是中老年人。

  四、临床表现 潜伏期多为7天以内,也可长达10天。肺炎为主要临床表现,患者常出现发热、咳嗽、咳痰,可伴有头痛、肌肉酸痛、腹泻或呕吐等症状。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,多在发病3~7天出现重症肺炎,体温大多持续在39℃以上,出现呼吸困难,可伴有咯血痰。常快速进展为ARDS、脓毒性休克和MODS。

  少数患者可为轻症,仅表现为发热伴上呼吸道感染症状。

  五、实验室相关检查

  1. 血常规 早期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。重症患者淋巴细胞、血小板减少。

  2. 血生化检查 多有C反应蛋白、乳酸脱氢酶、肌酸激酶、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、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,肌红蛋白可升高。

  3. 病原学及相关检测 采集呼吸道标本送检。

  (1)核酸检测

  (2)甲型流感病毒通用型抗原检测

  (3)病毒分离

  (4)血清学检测 动态检测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H7N9禽流感病毒特异性抗体水平呈4倍或以上升高。

  六、胸部影像学检查 发生肺炎的患者肺内出现片状阴影。重症患者病变进展迅速,常呈双肺多发磨玻璃影及肺实变影像,可合并少量胸腔积液。发生ARDS时,病变分布广泛。

  七、预后 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患者预后差。影响预后的因素可能包括患者年龄、基础疾病、并发症等。

  八、治疗

  (一)隔离治疗。

  (二)对症治疗。

  (三)抗病毒治疗。

  (四)中医药辨证论治。

  (五)加强支持治疗,维持内环境稳定,防治继发感染。一旦出现继发感染征象或存在感染的高危因素,应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治疗。

  (六)重症病例的治疗。采取抗病毒、抗休克、纠正低氧血症、防治MODS和继发感染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综合措施。对出现呼吸功能障碍者给予吸氧及其他相应呼吸支持,发生其他并发症的患者应积极采取相应治疗。

  九、解除隔离标准

  人感染H7N9禽流感住院患者,间隔24小时病毒核酸检测2次阴性,解除隔离。

  专家对于H7N9的预防建议:

  1.平时加强体育锻炼,多休息,避免过度劳累,不吸烟,勤洗手;在户外洗手不方便的时候,可以使用免洗洗手液,注意个人卫生;打喷嚏或咳嗽时掩住口鼻。

  2.保持室内清洁,保持室内空气流通,应每天开窗换气两次,每次至少30分钟,或使用抽气扇保持空气流通;尽量少去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。

  3.注意饮食卫生,进食禽肉、蛋类要彻底煮熟,加工、保存食物时要注意生、熟分开;搞好厨房卫生,不生食禽肉和内脏;在禽流感流行期间最好不要购买活禽。

  4.注意生活用具的消毒处理。禽流感病毒不耐热,65℃加热30分钟或煮沸(100℃)2分钟以上可灭活。对干燥、紫外线照射、汞、氯等常用消毒药都很敏感。

  5.当疫情流行时,应避免与禽类接触;学校及幼儿园应采取措施,教导儿童不要喂饲野鸽或其他雀鸟,如接触禽鸟或禽鸟粪便后,要立刻彻底清洗双手。外出在旅途中,尽量避免接触禽鸟,不要喂饲白鸽或野鸟等。

  6.若有发热及呼吸道症状,应戴上口罩,及时到医院就诊,并切记告诉医生发病前有无外游或与禽类接触史。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和用药,切记不可自行购药治疗。

  7.职业易感人群如从事买卖、宰杀、饲养禽类的人士应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工作,比如接触禽类一定要戴手套、口罩,完整着装。

  8.一旦发生高烧不退,呼吸困难的情况,应及时就医,并向医生汇报接触禽类史。

Baidu
map